喷墨技术研讨会观点汇总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延林——纳米制版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目前绿色印刷产业链 现在所说的印刷技术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印书印报,而是一种新的产业制造方式,他不仅能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还可以帮助其他产品提升他们的制造方法。中科纳新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一个绿色印刷制造中心;完善纳米材料和装备软件两个集成的基础研究;在墨点扩散与咖啡环的控制、打印线条尺寸形貌的控制以及图案转移水墨平衡的控制这三个点线面实现新的突破;将纳米技术应用到印刷、电子、印染和建材四个产业领域。同时,形成五个基地即新技术发源地、标准起草地、权威检测地、人才培养地、产业聚集地。 目前,我国领导人对这种新型的纳米技术非常重视,未来印刷的发展趋势是绿色化、数字化,国家今后对绿色印刷的扶持也会增大。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谢永林——喷墨打印技术的现状和挑战 目前,国内喷墨打印设备主要应用在喷绘企业、打印设备制造企业、办公打印服务商、数码制造业如陶瓷、纺织、印刷电子以及3D打印等。但是国内由于没有喷墨打印头等核心技术,喷绘行业无法做大做强。对喷墨打印头国产化需求迫切。目前,喷墨打印头国产化面临很多挑战,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喷墨技术专利还处于空白;二是喷墨打印喷头跨领域多学科,缺乏核心技术人才;三是技术研究开发设施和配套生产设施不够完善。为此,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对于纳米印刷技术的研究目标则是:计划5年内建设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喷墨核心技术为基础的喷墨打印制造技术产业链,打造3-5家喷墨打印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建成多条喷墨打印头的大规模生产线,喷头年总产量超过100万个。预计将带动年总产值100-500亿元的喷墨打印制造产业链。 北京北大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瑛——喷墨印刷技术在个性化定制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喷墨印刷的大规模应用意味着印刷工业将走向完全数字化,这个过程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POD全流程连线系统包括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喷墨数字印刷机和在线印刷服务平台。其中,具备功能完善、性能高效的配套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喷墨印刷机的生产能力;喷墨数字印刷及是具备高速输出能力的硬件技术,也是整个体系的基石。在线印刷服务平台与互联网平台的无缝衔接,可确保喷墨印刷技术的可变、快捷特性贯穿整个业务链。 喷墨印刷的技术体系,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硬件软件即喷墨印刷机体系包括喷头、墨水、控制体系、供墨系统等属于硬件结构。而软件技术主要包括粒子化、高速堆叠式光栅化处理技术,安全印刷控制技术,网点控制技术以及色彩管理技术等。硬件如躯干,软件是血液。喷墨印刷设备生产能力的有效释放,离不开软件技术全面、有力的支撑。 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徐艳芳——喷墨打印制版成像的质量评价 “喷墨打印制版的质量评价系统建立了喷墨制版成像的微观质量评价的量化方法和测量技术;微米量级的检测精度,可对成像及成像基元的微观形态进行质量评价;可用于材料开发、工艺优化以及产品质量监控,也可推广至印刷品及其他特征印刷应用中。”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王强——印刷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喷墨制版的应用展望 “从印刷企业的发展需求来看:1.面向“十二五”,我国将完成从印刷大国到印刷强国的转变,数字印刷、绿色印刷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趋势;2.全数字化印刷生产体系:依托数字化平台,改善与实现部门“业务处理方法”的无缝链接;3.高效绿色印刷生产:“绿色化+低价格+短周期+高质量”地制造小批量、多品种的印品;4. 移动互联的印刷运营模式:“绿色环保+小批量+多品种”定制模式。 喷墨制版的应用展望:1. “纳米材料+喷墨技术= 绿色环保”当前最前沿的发展方向;2.构建“数字化+绿色”的印刷生产体系;3.喷墨制版的应用前景主要有书刊与商业印刷、包装印刷以及数据标签印刷。 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青——从中科纳新的产业实践来看喷墨制版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发展 喷墨制版体系的优点是:增材制造方式在环保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具有更广阔的材料选择空间,能借用喷墨打印技术的发展体系,能较好地利用现有的印刷体系和印刷资源,而目前其劣势主要是受限于喷头核心部件,控制方面很难做到绝对精准,需要设计新的方法;体系复杂,难度极大。 相比起西方提出并倡导的“3D制造”而言,喷墨制版技术也许是适合中国市场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新的生产方式。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印刷”这两个字的深刻认识:“印刷”=“印”+“刷”,即高速制模+高速复制,这两者的高效结合才能以更低的成本同时满足产品的个性化和批量化的要求。 喷墨制版体系具有更广阔的材料选择空间,能较好地利用现有印刷体系和印刷资源。 |
-
上一篇: 天然生物包装材料市场前景乐观
-
下一篇:印刷后期十种基本工艺一览